首页 > 

以前为什么像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鸡毛换糖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时间:2024-04-18 22:02:02 浏览量:9519

鸡毛飞上天原型义乌首富

以前为什么像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鸡毛换糖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在历史上,无论是晋商、徽商、浙商,发展的最初期,都出现过类似“鸡毛换糖”的这种最原始的“行商”。

所谓“鸡毛换糖”,就是靠着人力将老百姓的生活必须品挑进偏僻交通不便的农村、草原,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农民家里形同废品,却能够进入工业生产环节的原料,来赚差价,实现微薄利润的行当。

这样的行当过于辛苦,即便个别利润很大,但是由于规模有限,也无法实现巨额收益。所以赚得都是辛苦钱。但因此也受到其他大型商户挤压较小,适合无本起家的商贩。

《鸡毛满天飞》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浙商中“义乌商人”起家时的时代缩影。

义乌在历史上,民风彪悍。著名的戚家军的兵源大部分来自义乌。但也说明了普通百姓们勇敢、善于吃苦。

在改革开放初期,义乌民间就出现了很多像陈山河这样没有本钱,却又积极改变命运的人。他们一根扁担,两个筐,靠着双脚走向全国各地的农村、山区这些偏僻的地方,用几分钱的糖换取农村里原本丢弃的鸡毛。换来鸡毛卖掉,再去根据老百姓的日常需要,购进便携易带的小商品,比如针头线脑、指甲钳、纽扣、顶针、耳耙子,等等。以物易物,一步步积累,一步步发展。

而这段“鸡毛换糖”的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一直流行到90年代初。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童年回忆。

为了一块麦芽糖,几乎全国的小伙伴门尽心尽力地帮着货郎收集鸡毛、鸡内金、牙膏皮、罐头瓶子、破橡皮靴子,等等。只要能换糖的都会被刻意收集起来,等待货郎们悠悠扬扬地唤一声,“鸡毛换糖咯!”

在上个世纪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鸡毛换糖”是受到打压的对象。

因为计划经济时代,这是典型的“投机倒把”行为。其实很多行业在那个时代都一样,都因为吃不准政策,一开始得不到支持,而需要偷偷摸摸地去探索。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摸着石头过河,挑起担子走了出去。

而如今趟过河的“义乌商人”不再需要挑着担子吆喝“鸡毛换糖”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开遍了世界各地。而这些离不开当初那些挑着担子,吆喝着“鸡毛换糖”的义乌商人的前行开拓。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