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来编历史书,会告诉学生二战哪些知识

时间:2024-03-29 03:00:26 浏览量:92280

高中历史一战二战时间轴

你来编历史书,会告诉学生二战哪些知识?

二战双方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中国是反侵略战争,抛开中国,其他主流国家都是流氓。

二战的本质是老牌资本主义瓜分世界殖民地,垄断了市场和原料,新兴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市场和原料,就需要争夺殖民地,美英法苏跟德国没什么区别,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狗咬狗,比如苏,他跟德国俩法西斯,只是德国侵略他了,苏才站在同盟国一边,不然就站在协约国那边了。

没必要感谢美苏,他们没有帮你,没有帮你,坑你倒是挺多的,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还感激别人,让人笑话。

没有美 国的支持,曰本打中国是打不起来的,美不希望亚洲出现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就需要瓦解中国,于是支持曰本侵略中国,但是,后来美发现,如果曰本打赢了,依然会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是美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支持校长抗日,同时停止供应曰本石油和橡胶等原料,曰本狗急跳墙,才偷袭美 国。

45年后,美苏又提出划江而治,想要制造南北朝,分裂中 国,只是校长和耄都不同意,

而苏呢?看看当年在东北做的事就知道,他更是包藏祸心了,对东北的摧残,比曰本人更甚。

只想说,美 国没有帮你,苏更没有帮过你,很多“有识之士”,自认为自己清醒的,自己很伟大,懂得感恩,认为没有他们的帮忙,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不感恩自己国家的伟人,却在感激穿着西装的豺狼

为何最终爆发了二战?

一个字:德国不服气!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学科,不少于500字回答谢谢?

首先两点,一是对历史的兴趣是必须的,二是对历史的认识要正确。兴趣是学习任何学科的基础,如果只是消极地硬性记忆,那么怎么学都学不好,就包括一些死知识也是记不住的,要么是对这个学科天然的兴趣爱好,看一眼就喜欢了,要么就是在发现这个学科的有趣之处喜欢上了,总之要先喜欢。

第二是认识,有人对历史乃至文科都有偏见,认为学政治、地理、语文、历史没什么用,觉得中国人还要学中国话吗,觉得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着还有用吗?笔者作为一名刚走过学生时代的文科生,如今又从事写作类工作对此深有体会。就拿语文历史两科来说,语文学的不仅仅是中国话,不仅仅是识字那么简单,像一篇文章的分析和对典故及各种文字内涵的认识可以让你在阅读以前有最基本的知识积累和方法积累,当你读懂一些文章,你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而当你的写作能力会在你的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

历史虽然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它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学科,当然,一些必要的知识是要背下来的,比如一些人名、朝代或者历史规律等等等等,但是哪个学科不是这样呢,数学不需要背公式吗,物理化学不需要背符号吗?以史为鉴是一个人学历史最大的收获,同样的事古代人是怎么处理的,这件事如果这样发展会形成什么趋势,不断地看各种历史,会逐渐把这些固定的东西变成你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在你处置事件的时候会无形中给你提供思路,说简单点就是谋略,古代那些聪明有智慧的人,能巧妙应对事件用的就是谋略,这种谋略不是读一本两本书就能形成的,是长时间的积累而成。

最后再说如何学好历史,首先文科不同于理科,理科学一个公式,知道公式怎么来的,会灵活运用就好了,这叫知识点。文科要的不是知识点,是知识面,一个法律的形成,你得知道先是出现了对应的犯罪形式,一个思想的推广要知道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稳定的出发点,为什么会有这个出发点,你得知道前因,只要有足够的知识面,这些有关联的事就都能记住了。怎么有知识面,肯定是多看,大量地阅读历史,基础科普的,学术专著都读,甚至可以读演义小说,以及一些知识比较丰富的战争游戏都可以玩,笔者就是通过一个二战游戏迷上了二战史,从二战史开始向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国家的历史扩展。

有人会觉得学业很重哪有时间读,其实时间还是有的,因为当你读明白了一段历史,就会记忆深刻,一劳永逸,要把老师上课教的方法和知识点与自己的阅读相结合,这样学的会更好。再有学历史也会节省学其他学科的时间,比如笔者初中喜欢读二战史,二战史中某国占了哪座城这样的事很多,读完了二战史我把世界地图顺便背下来了,各种地形地貌、城市首都都记住了,还顺便勾起了我对时政的兴趣,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所以上课很轻松,下课也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复习,余出来的时间可以再扩展去读金融、读哲学、读军事,这样对事件认识的维度就更宽了。

我理解历史不好的同学的苦恼,以前历史知识匮乏的时候,看历史时间就感觉是一堆无规律的数字,根本记不住,现在我历史知识积累很多了以后,发现多读历史的好处。不断充实脑袋里的知识,你的脑袋里会自动建立了一个时间坐标轴,一些事件记住了,和它差不多的,或者相近的就好记了。

比如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是9月1号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是德国入侵波兰是1939年9月1号。比如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是1776年7月4号,英国《权利法案》颁布是1689年,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第二者和第三者的年份差整一百年,第一者和第三者月日上差了整十天,这样就都记住了。

如上这些就是结合个人体会写的一些学历史的方法。

高中历史要学哪些知识点呢?

中古史: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 文化 外交和民族关系

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 唐和汉的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 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 革和斗争的比较 反抗侵略的历程 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现代史:经济的发展 党的各个会议 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 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 三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 苏联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

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

二战比一战重要 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 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

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

现在的国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 美国 东亚和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史

其他的具体的细致的,还是需要你自己去看看高中历史书,谢谢。

记得高中历史书上说二战开始的标志是德国入侵波兰,但同时苏联不也出兵了吗?这个说法对吗?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同时向德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但英法也仅仅是口头宣战,并没有付诸于军事行动,而与此同时。苏联根据苏德“计划”也入侵波兰。所以在波兰的历史上记载。入侵波兰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恶棍他叫德意志, 一个是强盗他叫俄罗斯。波兰恨强盗甚于恶棍,所以波兰才有那句名言:我们亡于德意志只是失去领土,而亡于俄罗斯则失去灵魂。波兰还有一句俗语,波兰对俄罗斯仇恨是自娘胎带出来的

二战中,波兰实际是亡于英法的见死不救和德国和苏联的瓜分、二战的倒霉蛋波兰,波兰最大的不幸就在于处在德苏之间,德苏无论谁攻击谁,波兰都是垫脚石。和中日之间的朝鲜差不多。波兰根本无法向两大强邻做任何妥协。倾向德苏任何一方都是灭顶之灾,只有依靠英法,但英法只把波兰当做棋子和谈判的筹码,这就是小国的悲哀。换句话说,英法要想祸水东引,也必须首先牺牲波兰。波兰在二战的结局是注定的,无法改变的。

在1939年的4月,波兰和英法签订条约,英法将保护波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波兰则确保在国防和外交政策上倾向于英法。9月德国入侵波兰。国土面积位居欧洲第四位的波兰就像一个气泡一样破灭了,没有任何涟漪。典型的墨迹未干啊。而随即苏联大军直插波兰的后背。两个国家按照以前的约定。把波兰给瓜分了。德国与苏联瓜分波兰是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确定的。条约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波兰问题:“如果波兰领土和政治发生变动,德苏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拉斯河与桑河为分界。维持波兰的独立是否符合双方利益,只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再确定。”苏联和德国的关于波兰是这样瓜分的,即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波兰的纳鲁、维斯特拉和圣里弗斯等将属于给苏联。其他属于德国。这就是著名的瓜分协议,就在德国攻占华沙以后,苏联正式入侵波兰,因为苏联政府认为波兰政府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出兵不属于侵略。苏联的做法无疑比德国更加的无耻和恶心。

大国之间博弈,利益将永远处在第一位。大国在利益面前,波兰永远是棋子和盘中餐,波兰把国家安全寄托在他国的协议和保护之上,未免过于幼稚,说明这个国家的战略思想发生错误,值得反思,一个的国家的最高安全必须也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寄托于他人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一句话,波兰就是大国的牺牲品。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 关注和点评。

高中历史知识点问答?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  高中历史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  高中历史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隋唐历来是高中历史考点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明清  高中历史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二战有什么冷门的知识?

我是青岩,我来回答。

我来爆一个很少人提及的二战冷门知识。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发动了对美国珍珠港的突然袭击。日军联合舰队对珍珠港进行了两次空袭。用鱼雷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造成了2400名美军士兵死亡,1250名美军受伤。美国上下顿时一片哗然,民众反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罗斯福总统受于民众的压力,将多达12万日裔美国人强迫迁离家园,“集中安置”。就是把美国的日裔侨民统统关进了集中营。“集中安置点”四面被铁丝网封闭起来,形同监狱。

日裔侨民人数众多,切难以处置。有人向总统提议:应该要求日裔侨民参军入伍,以实际行动证明日裔侨民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忠心。如果没有人参军,战争结束后对日裔侨民处置也相对容易的多。意见最终被罗斯福总统采纳。

1943年1月,罗斯福亲自下令组建第442步兵团。并表示“美国精神不是,也永远不是种族主义和血统论的温床。”1943年5月26日美军正式组建第442步兵团,军官由各部队抽调,士兵皆由日裔侨民组成。本着“人道主义精神”442步兵团将不参加太平洋战区作战,只参加欧洲战区作战(主要是怕442步兵团临阵倒戈)。

442步兵团组建之初饱受美军其他部队的歧视和诽谤。而且442步兵团也不是作为美军主力,而是作为炮灰部队被送上欧洲战场的。1944年5月,442步兵团在意大利第一次参战,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他们负责进攻的高地由德军主力驻守,地形益守而难攻。442步兵团经过反复争夺成功拿下高地取得胜利。

此后,各个战役中442步兵团的表现的都异常抢眼。以自身的实力取得了美军王牌部队的位置。(在孚日山之战,442步兵团为解救被德军包围的德克萨斯步兵团的200人。不惜向德军发动“猪突冲锋”,以自身死亡700人代价救出了德克萨斯步兵团200人。取得了德克萨斯步兵团拯救者的称号。)

至欧洲战场结束,442步兵团经过历次的兵员补充伤亡超过9000人(兵员都为日裔侨民)战损比高达314%。是二战中美军伤亡最高的步兵团(没有之一)。

442步兵团也是美国历史上受勋数量最多的团级单位。在欧洲参战的一年多时间里442步兵团共受到总统嘉奖7次(101空降师也只获得过2次)21枚荣誉勋章 52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 1枚优秀服役勋章 560枚银星勋章 22枚军团优异勋章 15枚士兵勋章 4000枚铜星勋章 9486枚紫心勋章(专门授予战斗中死亡或者负伤的士兵)。

可以说442步兵团在欧洲战场的优异表现。为美国的日裔侨民最终争取到“在美国生存的权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本文系原创欢迎 关注 点赞 评论 转发 谢谢。

为什么高中历史必修内容没有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修3讲的一战和二战,只有高二分完文理班之后,学文的同学会在高二下学期学的

二战中有哪些沙雕历史?

本人比较喜欢历史,个人感觉最搞笑最沙雕的事件有………

1!德军只用了三十多天就拿下号称欧洲陆军最强大的法国,日军妄想三个月拿下当时一盘散沙的中国……(征服中国想想就可以了,可千万别当真)

2:一直到偷袭珍珠港事件前!美军还向日本出售武器!谁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的武器打自己……

3: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起来,准备登上一座名叫基斯卡岛的小岛,因为这座小岛之前是日本人的后来双方经过了一阵猛烈的火力准备之后,两个国家加起来一共35000人的队伍登上了这座小岛,最后一共造成了21名士兵的死亡,搞笑的是这21名士兵全部是自己队友,因为这座小岛上根本就没有日本人。就剩几条老弱病残的狗狗……

4:二战中意大利的存在就是个奇葩.搞笑…打不过可以跑!跑不了可以投降…反正我们不是来拼命!我们是来浪漫的……你们可以称呼我们为(意大利面)但是别忘记我也是轴心国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929年,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也因为此次危机将世界61个国家、近20亿人口卷进了战火之中。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经初步统计,世界各参战国约有二亿人在此次“灾难”中丧生。

战争中苏联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到进攻德国结束,死伤人数——6000万,位列第一。

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列居第二。

(军队200多万,平民死伤超过3000万,是二战中平民死伤最多的国家)

德国 (军民)死伤680万位居第三。

日本死伤234万(军人)。(中国战场45万,太平洋战场129万,大约8万人被苏联红军消灭,平民不祥)

英国及其他不列颠国家 45万 (军民)。

美国 40万。(全部为军人,本土未涉及战火)

波兰 630万。(卡廷惨案就被杀掉二万军人,成为一团迷雾。平民占一多半,其中300万是犹太人)

南斯拉夫170万`(军民)(基本亡国)

法国81万。(其中36万为平民)

意大利 16万 (法西斯轴心国)

罗马尼亚 37万(军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成为了战败国之一,其它三个国家分别是奥匈、保加利亚,土耳其。1919年6月28日,德国被迫签署了《凡尔赛条约》,条约对其实行了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并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并被解除武装,在不准拥有空军的前提下国防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此次尖刻的制裁和掠夺引起德国民众强烈抵触和反感,民族复仇主义萌生,这种危机一直潜伏到“幕尼黑阴谋”。

1929——1933年,世界各帝国都遭受到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为摆脱危机,彼此之间大打关税、贸易战,由此也使矛盾日益激化。期间美、英、中法四国在“战斗”占了优势,德、日、意三国处于劣势。为了摆脱困境,这三个国家各“试想着”用战争去重新瓜分世界,于是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首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打破了一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格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国际紧张态势升级。

意大利首先开始搅局。

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危机的好办法,于是在1935年10月3日下令进攻埃塞俄比亚,由于两国实力相差,加之西方大国袖手旁观拉偏架,只七个多月便收入囊中。这次侵略战争,也可以说是一次侵略的导火索。

紧接着,德国“上”了。

一战后,由于战火未涉及本土,德国的工业基础实力不减,各国之间的经济战也没使其受到大的损失,为了成为霸权国家,二十多年积蓄的备战力量,终于适机而用了。

1938年3月,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少数民族为借口,借机向捷克斯洛伐克发难,索要领土。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签订协议。在没有通知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不予照会的情况下,强行把其大半领土割让给德意志,以“和睦相处”姿态意寓将德侵略苗头引向苏联(苏联总是对波兰虎视眈眈)。第二年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失陷。紧接着,出于对英法的猫猫腻,苏联也与德意志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 两国商讨了瓜分波兰的方法,对于东欧势力范围,苏联声明保持中立后,希特勒疯狂起来,变本加厉。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式”突然袭击。波兰大片国土很快沦陷。英,法急了,随即向德国宣战。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建立了“东方战线”。美国保持中立,但提供其它国家战争所需物资,大发横财。

1940年,德国“闪电”攻势以月为计算单位先后攻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40年5月10,德国入侵法国。6月,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在德意攻势下,法国投降。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秘密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军防线一溃千里,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0月,日本为了雄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战火蔓延到东南亚,此次侵占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驱逐不祥日籍侨民。从限制开始到最后,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增加对中国的战略援助。这下“惹毛”了依赖进口的日本。

1941年12月对美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此,美国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高潮”。

1942年1月1日,英、美、中、苏等26国联合发表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共同阵营成立,由此,世界向德、意、日宣战,不到这三个轴心国全部无条件投降,绝不准任何一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单独与其敌对国议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国学校是如何教授二战历史的?

? History Wench

如果就“特定的历史距离”来说,二战的历史距离当代还是太“近”了。在何种政治语境下来复述和呈现那段历史,无疑会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参看两德统一前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就二战史教材观点的变化,就可见一斑。单就屠杀犹太人而言,现今教材凸显大屠杀乃至于符号化,也在于不断强调把集体罪责作为基本前提。不过,如果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对于二战期间日本乃至亚洲(中国)战场的描写几乎是没有的,或许,就教材编订者而言,反思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才是德国最重要的当代“政治正确”。

Tie InRecondite - On Acid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意志国家被彻底摧毁了。它不仅被分成了四部分,最关键的是,通过诸如纽伦堡审判这样的公共事件,它被迫直面纳粹政府和军队犯下的累累暴行,其行径之残忍、波及之广,前所未有。这与可以被视为大规模复兴计划的去纳粹化进程两相结合,配合着(两个)德国重新争取独立的步调,帮助50年代的德国人民展望未来,埋葬过去。

这不仅仅是一场败仗,如果只是吃了败仗,人们可以在接受失败的同时仍然为己方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感到自豪,法国人也许正是如此看待拿破仑的未尽功业,奥地利人评判七年战争中的败绩时可能也是这等心态。然而,对二战中的德国来说,战后的感觉也许类似于一个人在被裹挟进为足球队欢呼的人群或其他类型的集体性狂欢之后,做出了暴力行为,随后逐渐恢复了理智。

一名德国学生在接受种族主义教育,约1935年。? Times of India

自然,考虑到战争和暴行结束后披露的一切真相,德国人,作为一个集体,只想忘记一切,专注于新的目标——首先是经济,这给德国带来了奇迹;然后是欧盟的建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德国可以说成为了欧盟的主要领导国。

但是学校里的历史书怎么办呢?毕竟,一般来说,在任何冲突发生后,不管某一方是胜者还是败方,学校里教授的历史往往是加以粉饰、偏袒己方人民的。然而,这种情况不可能在德国发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者是为了确保类似的事件不会再次发生,当然,也因为德国犯下的暴行太过深重,波及到了全球,还因为这些事件还未过去多久,对它们的记录也十分完整全面。

从这里,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德国学校在过去和现在是如何教授这场战争的。在此,我们应当指出,德国的教育系统不是由联邦政府管理的,而是由构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RD)的16个州各自独立管理。因此,尽管不同地区在历史教学的大方向上大致接近,彼此之间仍然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例如,不仅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级会选择使用极为不同的文献,在不同的联邦州之间也是如此。

在忽视这一差异的前提下,对二战时期的研究以及德国学校看待二战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918年,德国国会大厦前的集会人群。?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首先是魏玛共和国(指1918年至1933年采用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对于魏玛共和国,至少是它的开端,人们普遍持积极态度。它被视为迈向民主化的第一次体面努力,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余波之下,它面临着种种问题。历史书详细描述了这些问题,强调了其中终将导致民主制度崩溃的错误:这些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引发了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使得纳粹政权随后崛起。

可以说,尽管魏玛共和国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人们看待它时带着某种怀旧的情绪,同时交织着对即将到来的一切的隐隐恐惧。这里的“一切”指的不仅仅是战争,还有纳粹本身和他们的意识形态。

第二部分是纳粹意识形态和纳粹暴行:学生们必须直面极权主义政权、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它们可能导向的后果。除了照片和纪录片,大多数学校还强制组织学生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这些纪念馆通常是由集中营改造而来。

这么做的不仅仅只有历史课。老师还会向学生介绍讨论二战时期欧洲纳粹主义和种族仇恨问题的文学作品。这包括但不限于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holt Brecht)和托马斯·曼(Thomas Mann)等作家。此外,犹太人的声音得到放大,其形式主要有犹太诗歌、犹太幸存者的报告,以及关注仇恨和暴力带来的长期后果的历史纪录片。

二战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生于德国的荷兰犹太人,1945年2月或3月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得年15岁。? wikipedia

学校选择的部分文学作品表明,校方试图强调人性的方方面面,以及群体性心理和群体性偏见这一问题,例如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战后戏剧《安道拉》(Andorra),还有诸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约翰·伯恩(John Boyne)编剧,2006年】和《朗读者》【The Reader,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编剧】这类年代较新的作品,不过,这些内容在《安妮日记》这样的早期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一旦老师认为学生足够成熟,也会让他们研读支持纳粹的文本节选。

在这一背景下,师生们会在高等历史课上研读《我的奋斗》(Mein Kampf)中的节选,强调文本内部的矛盾、当时的公民可能从中获得认同感的内容,以及文本中的道德缺失。有趣的是,仿佛是为了用一种类似类型的偏见去补充纳粹意识形态一般,另一个集中热烈讨论的主要话题是美国的奴隶制、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

《朗读者》(The Reader,2008)剧照。? 豆瓣电影

第三部分是战争本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学校对于战场上的细节通常较少提及。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展示德国在二战头两年领土扩张阶段的地图,并讨论他们获胜的战役,可能会鼓舞民族自豪感,而对许多人来说,考虑到教育工作者试图传授的观点,这似乎适得其反。

更进一步地说,讨论隆美尔在非洲每一场胜仗或败仗的细节或是东线的供应问题,对于分析纳粹政权的暴行而言并不重要。另一个更实际的方面是,不管怎么说,在战争这一主题上已经分配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他们缩减了对实际战役的介绍。

1944年10月18日,隆美尔的国葬仪式。? wikipedia

当然,弱化战争细节的缺点之一是,许多德国学生从来不曾真正了解到许多具体的军事事件和军事征服。由于学校的大部分重点放在理论或哲学方面的内部发展,当然还有种族清洗的意识形态和实践,以及对其他如犹太人、同性恋者、共产主义者等,被视为种族、文化或政治弃儿群体的残酷无情,其结果就是,战争的军事进展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仅仅是隐约提及。这导致了令人震惊的后果:许多德国学生在得知德国曾入侵(如今的)乌克兰、(如今的)塞尔维亚和希腊这样的地方时,会实打实地感到惊讶。

与这些泛泛的战争介绍相反,在德国境内反抗纳粹政权的行为被称为是英雄主义和勇气的典范;反抗组织“白玫瑰”的成员索菲(Sophie)和汉斯·朔尔(Hans Scholl)兄妹就是其中一例。这类事例让德国学生得以找到他们能够认同的战争时期人物。

2005年影片《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剧照:索菲受审。? 豆瓣电影

正因如此,并不是每一个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普通德国人都被描绘成可怕的人。毕竟,在与如此庞大的群体打交道时,总会有很多好人和一定比例的坏人,每个群体都是如此。话虽如此,考虑到发生过的一切,授课时会着重讲述,就连大多数善良的人也都是这些暴行的同谋,因为他们只是移开了目光,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阻止这些暴行。

第四部分是战败和战后:战争期间德国遭受的重大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不被认为是同盟国造成的,而要归咎于纳粹政权本身,它被视为首先发动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的肇事者。不仅如此,大部分对德国领土的破坏是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造成的。尽管战争很明显将以失败告终,但纳粹政府仍旧顽固地拒绝投降,这被视为他们毫不关心本国人民的证据。诸如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和希特勒本人等纳粹党人的自杀,则被认为是一种懦弱的行为。

因此,历史上极为独特的一幕出现了:获得胜利的对立方并不被败者以一种总体负面的态度看待。远非如此。

著名的“华沙之跪”(Warschauer Kniefall):1970年12月7日,前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Willy Brandt)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DW

在这一点上,同盟军占领德国城市的行为被描述为“解放”(Befreiung),尽管当时的同盟军士兵自然不曾认为赶往柏林的急行军是一场“解放”柏林的急行军。然而,这一措辞旨在强调,由于战败,德国人民从纳粹主义中解放了出来。

一个有趣的例子出自虚拟历史广播,它设想一个假定德国战胜后的世界。这些广播描绘了一个可怕的反乌托邦,在这个反乌托邦里,德国人和被占领国家的人民都会受到残忍的纳粹政权的压迫。因此,5月8日被称为解放日(Tag der Befreiung)。

人们将这场“解放”以及去纳粹化进程与解放了中世纪人民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相提并论,它们使德国人在纳粹主义一事上获得了内心的净化。

《我们的父辈》(2013)剧照。? 豆瓣电影

德国战争电影,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战争电影,在通俗德国电影艺术中反映了以上这一切,它们倾向于诚实地对待这一主题,展示了空洞的群体性妄想如何引发逐渐向疯狂的转变,而其基调通常是宿命论而非英雄主义的。因此,它们可以比一部典型的战争电影深刻得多,如果你对此有兴趣的话,或许会喜欢诸如迷你电视剧《我们的父辈》(Unsere Mütter, unsere V?ter),或是电影《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之类的作品,大多数人对于后者的了解也许是源于其中一幕,那是被玩梗最多的希特勒场景……

《帝国的毁灭》中,布鲁诺·冈茨(Bruno Ganz)饰演的希特勒。? Steam Community

当然,对于学校教授这一切的方式和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极端强调,主要问题之一在于它们将集体责任强加于现代德国人身上,哪怕这种集体责任只是通过暗示或感受传达,而从未明确宣之于口。

乍一看,仔细研究这些事件以确保它们不会再次发生,这是有好处的。然而,对于德国人来说,集体责任感自然成了一个问题,尽管今天没有哪个学生或者他们的父母——甚至连祖父母都未必——曾参与过二战。

“原罪”这个概念有多大的分量?一个出生于21世纪的人如何对纳粹的暴行负责?在除了国际足球比赛以外的大多数情形中,展示现代德国国旗仍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尽管它在官方上和形象上都明显不是纳粹的象征。类似地,每天早上在课堂上向国旗宣誓这种民族主义行为在德国会被理解成最糟糕的那层含义,尽管它在美国这样的地方很常见。

此外,德国有移民血统的人口比例很高(瞧瞧德国国家足球队就知道了)。和你看完这些想到的一样,有人担心德国学校系统似乎太过痴迷于纳粹和他们犯下的错误,而不是像其他许多国家那样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广泛的历史上,这也许有些做过头了。

不管人们对此有何看法,这里给出一个有趣的旁注:德国的去纳粹化进程被认为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以至于几十年后,美国人试图在占领伊拉克后采用同样的方法。不出所料,那次尝试算不上成功。

文/Nasser Ayash

译/苦山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todayifoundout.com/index.php/2020/08/how-do-german-schools-teach-about-ww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