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表达了什么

时间:2024-04-24 15:12:19 浏览量:37182

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表达了什么?历史背景是什么?

谢邀。翻出了过去的谱子,音符下面的方框就是右踏板踩法。但是这是给立式琴准备的,有的地方我觉得可以在三角琴上改动。而且当时年纪小,没有布置左踏板踩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表达了什么?历史背景是什么?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创作于1797至1798年,这时他患了严重的耳疾。这首奏鸣曲表现了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对不公正的人生和命运的愤怒与反抗。表现了他对不平等的社会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强烈反映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有贝多芬的悲伤第三章,那么有悲伤第一章和第二章吗?

有,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共有三个乐章,注意网上流传的变态的悲怆第三章是改编版本,不是贝多芬的原作。

《月光曲》中贝多芬表达了什么?

贝多芬《月光曲》表达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优陇郁的绪。

第二章乐章,表达了那种回忆的甜蜜梦像幢憬未来蓝图。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第一乐章,

贝多芬表达对盲姑娘的同情与兄妹俩对音乐的追求与执著的这种精神感动的,

贝多芬表达对劳动人民热爱,同情,对大自然热爱之心,表达对情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交织在一起联想的。

有没有钢琴考级的热门歌曲推荐?

买几本钢琴考级书去看看选选就得了!

关于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NO.1)?

  悲怆是OP13吧,这个曲子的讲评还真不好找。我记得应该是第5奏鸣来。  第五钢琴奏鸣曲  (献给冯·布朗伯爵夫人)  c小调 op.10 No.1  贝多芬把c小调作为表现斗争的、英雄的、激情的、悲怆的调性,而这首奏鸣曲就是取用c小调写作的最早奏鸣曲。在这形态比较娇小的作品中,已经做到朴素与单纯的极限,在音乐中植入真确而丰富的内容。  这首奏鸣曲好象清醒地总结了第一组奏鸣曲的成就,它的最大特色是三个乐章全部用奏鸣曲式写成,又返回从前的三乐章制,各乐章都呈示出新的尝试。贝多芬用大型的四乐章曲式写了最初四首奏鸣曲以后,便开始探索奏鸣曲式的发展新途径,这首便是删去了小步舞曲或诙谐曲乐章,变成三个乐章的奏鸣曲,是贝多芬所写的第一首三个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这三个乐章既保留了古典奏鸣曲的特有性质又处理得十分简洁,乐念和内容非常宏伟丰富,拥有强烈的紧张感,它的形式十分紧凑,又有很强的表现力,全曲情绪热烈激昂。  这首奏鸣曲曾引起了同时代音乐评论家的粗暴攻击,他们指责贝多芬的思想“含糊不清的娇揉造作。”但事实上,这种“含糊不清”,恰恰阐明了贝多芬的个性,表明了贝多芬多少苦难和无穷欢乐的创作想象。这部作品把各种感情广为发展得如此完整、如此优美,它倾注了贝多芬极其真诚的心,是贝多芬风格的最好接近点。第一乐章那激动的斗争,第二乐章对深刻慰藉的渴求,第三乐章在焦躁中对平安的祈望,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有激怒的骚动、有悲哀的怨诉,有切近于人类热情而简练的语言,它是年轻贝多芬英雄戏剧性和悲怆风格结合的典型。如果说奏鸣曲第一、二乐章以严谨和完整为特点的话,那末终曲到处是听觉顽强探索的尝试。  贝多芬在此曲中更自由而确实地使用了变形的动机和锐利的对比,试图使全曲呈现多面性,以强化了全曲的统一。在作品的立场上,此曲和莫扎特的c小调奏鸣曲(K.457)有相似之处,如陈腐的伴奏已经消失,被特性化了;过门连接部分已旋律化;出现的动机被有机性地发明了。除主、副主题外,加入的旋律式曲思变得非常丰富,过门的音群不再供装饰用,而成为气氛的发展和细致与简结的相结合,并获得了高度的美感与和谐。由于在第一、第三乐章中具有粗狂、激烈的热情,具有英雄式的反抗精神及阴暗的严肃气氛,有人称这首奏鸣曲为“小悲怆奏鸣曲”。  曲体分析  第一乐章 很快并充满活力的快板 (Allegro molto e conbrio) c小调 3/4拍子 奏鸣曲式  1.呈示部(1—105)  (1—31)主要主题 (c)  (32—55)连接  (56—94)副主题 (bE)  (94—105)结尾  2.展开部(106—167)  3.再现部(168—284)  (168—190)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191—214)连接  (215—271)副主题 (F—c)  (271—284)结尾  4.没有尾声。  第二乐章 很慢的柔板(Adagio molto) bA大调 2/4拍子 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1.呈示部(1—44)  (1—16)主要主题 (bA)  (17—23)连接  (24—44)副主题 (bE)  (45)连接  2.再现部(46—91)  (46—61)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62—70)连接  (71—90)副主题 (bA)  3.尾声(91—112)  第三乐章 极急板的终曲 [Finale(Prestissimo)] c小调 2/2拍子 奏鸣曲式  1.呈示部(1—46)  (1—8)主要主题 (c)  (8—16)连接  (17—28)副主题 (bE)  (28—37)第一个结束主题  (37—43)第二个结束主题  (43—46)第三个结束主题  2.展开部(47—57)  3.再现部(58一10j)  (58—65)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65—73)连接  (74—85)副主题 (c)  (86—101)三个结束主题在主调上再现  4.尾声(102—122)  第一乐章  这是个热情而强有力的、富于戏剧性的乐章,它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充满了男性的决断力。乐章的主要主题是由激烈地向上爆发的开头动机和表情圆滑的动机交替而成的,它们的对立已经预示了整个乐章的风格。展开部出现的新曲调也具有悲切的表情,当那被压制的热情逐渐平静下去后,再现部开头的动机又一次突然爆发。  乐章具有交响性幅度,它完整严谨、在正确的速度下加深了作者内心世界感情的表达。乐章的形成也很紧凑,统一的节奏脉动极其合理,联成整体,各个乐段所具有的不同形象栩栩如生。它热情而强有力,朝气向上,展示了一股热的力量,充满了积极充沛的精力。  兰兹公正把此乐章描绘成森林巾打猎的画面。“打猎”那英勇的威武性,必将唤起人们在道德、心理卜的思索。  演奏注释  [1]主要主题是三部分的综合乐段,由c小调的主音与属音的和弦构成。它包括两个动机即开头既有力的和弦和基于附点节奏的上行分解和弦,充满了一种坚强意志动机,加上三拍子节奏的“一往无前”,这是一个惊人朴素和深刻的开端,是一个很有特性的主题,这是英勇、威武的冲动和悲哀、忧愁的叹息对比。同时,弱音p是另一个抒情动机,爽利、优雅,它加强了主题内部的对比性,助长了主题艺术形象的戏剧力量。叙述、冲动、叹息和“说话”的休止符互相交替,发展了音乐原有的矛盾,使音乐显得昂扬挺拔,准备去斗争、去行动!  [7]注意p的连接和表现。  [9]右手的连线把朗诵的音调明确出来,一定要贴切、细腻,要明白贝多芬的连线更多地与弦乐器的弓法密切相关。  [13]开始了主题的八度陈述,这是心灵深处的矛盾、犹豫,休止符的节奏十分重要。  [17]一定要注意pp和ff的强烈对比,对比在这里是意志的表现,附点节奏必须准确。  [22]用完全终止结束。  [28]这些ff的断音要短促、强烈,左手的和弦应该与右手的第一个四分音符同时起来。  [31]总休止的小节必须严格节拍。  [32]接段落从突然跳出的新调bA大调开始,似四声部的“合唱”平静地流泻出来。低音声部的表情非常丰富,在声音的背景上细心描绘,通常可把fp弹成普通的sf。  [33]右手应正确地做出朗诵音调,bE音要做出一个轻轻的呼吸句逗,新材料构成的调性是(f一bD一bE)。  [37]音乐仍是寂静的沉思、明净的默想。  [48]这是个8小节有持续音的段落。左手bB音要很肯定并且保持到底,四分音符的线条须很流畅、连贯,作为最高点的bA音两次都要突出,以吻合右手的表现。  [53]右手最后一个八分音符要轻巧地放掉。  [55]不能把这小节的结尾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连起来。  [56]命令式地引向迅速发展和交替之路,在bE大调上出现长乐句的优美副主题。开始是8小节的双片断并变奏重复,从静思转入内心的活跃,它的旋律多么深切、多么诱人、多么惊人自然,音乐的呼吸是平稳的、精致的,左手的伴奏极为清澈,几乎不用踏板。  [6l]迥音应该从强拍上的助音c开始。  [64]这串顿音音阶将旋律引向高音区,但不必(cersc.),内心可稍激动不安。  [70]低音声部要明确,可用半连音奏法,高音声部的单音要弹到底、响亮些。  [71]应该注意贝多芬常用的压缩节奏的结构手法,这种手法造成了情绪不断高涨的感觉,它是一种扩展,使音乐的节奏变得生动活跃。  [76]右手的分解要充分(1egato)。  [77]暂时先停在不完满的完全终止上。  [78]sf只在右手上,一个变奏的部分重复和延伸。  [82]要强调右手的(bB—B—c—A),因为它们是旋律线条的继续,终止的四六和弦使乐句进一步得到扩展,(cresc.)从f开始为好。  [86]左手的和弦要短而干,右手的sf要响亮和短促,这些主题音型缩短了附点音符,带有振奋的、断断续续的音调,它呈现了紧张性。  [94]用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这个乐句。  [95]要把高音声部弹得纯朴和很有表情,要确切地弹出休止符来。  [101]激动缓和了,逐渐趋于平静,不要放慢速度,最后几小节和弦都是p的性质,要把感情发展完整。  [106]展开部。以它的新调(c大调)气势,明朗地出现主要主题,接着在f小调上巧妙把副主题做大胆变化,在单纯明朗的压缩构成上完善地体现新的音乐构思——内心斗争产生的心神不定、惊慌不安。  [118]是个新材料的乐段,从下属调(f小调)开始,极富朗诵式的。第一个八度F音似乎是管乐器奏出来的,往后的八度又象是小提琴奏出般的,一种不安徘徊的成份,实质上是主、副主题“叹息”与“雅致”的音型相结合,右手深切的旋律应注意句逗。  [125]f小调的完全终止。  [133]bb小调的完全终止。  [137]左手可悄悄地平稳加入,音量是p的性质。  [138]这里左手是模仿,2小节以后是右手回答。  [142] 这个(cresc.)必须明确伸展。  [158]主调的属和弦G在持续音上构成了10小节段落,它表明坚定的音调在迅速增长,为以突然强奏开始的再现部作了准备。  [168]再现部。这里是完全崭新的心理特征,主要主题在主调上以缩减的无变化形式再现,没有再现加固调性的乐句。有关呈示部的注释同样适用于再现部。  [191]连接部分的主题因素重复,跳到新调(bG),它高一个八度,并又从这里转到bE大调,然后又转回f小调,必须加强音色的对比效果。  [207]用下属调属和弦构成8小节有持续音的段落,它代替了主调属和弦的段落。  [215]副主题从F大调开始,然后转入c小调,它是优雅与戏剧性因素之间的斗争。  [229]很快变为小调。  [231]又转回主调。  [271]结尾进入,简洁与单纯的终止得出了严峻的结论——这是被苦难磨炼出来的,准备着斗争和接受考验的意志和新的胜利。  [282]没有尾声,代替它的是两个强奏的和弦。

贝多芬的奏鸣曲有哪些?

1.第十七奏鸣曲 d小调 Op.31No.2 “暴风雨”贝多芬在1802年创作了此曲。这首奏鸣曲内容鲜明,刚劲沉重,完美表现了成熟性音乐风格。在这首奏鸣曲中,音乐大师贝多芬演绎出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这首奏鸣曲由于夹在两部巨著中,因此从不曾普遍流行,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丝毫不是因为它很平常或很传统,而是由于它极其不符合传统。3.第二十三奏鸣曲 f小调 Op.57 “热情”“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原来的曲名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一词确切地道出了这部作品的本质,因此沿用下来。4.第十四奏鸣曲 升c小调 Op.27No.2 “月光”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于一八O一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5.第八奏鸣曲 C大调 Op.13 ”悲怆”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NO.1)难度如何?

那首曲子难度系数不算是太大,但是呢,要将它的感情弹出来,是要下一定的功夫的。

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有什么特点?

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带有当时时尚的古典主义风格的痕迹,反映了海顿、莫扎特对他的影响,但也已显露出他与之不同的特点和独立性。

例如《c小调奏鸣曲》(作品10之一,1798)、《c小调“悲怆”》(作品13,1798)、《升C小调“月光”》(作品27之二,1798)、《d小调“暴风雨”》(作品25,1802)等,均有一种独特的郁闷、愤怒和抗争的性格。在形式上,许多奏鸣曲(如作品2的三首)采用了4个乐章而非古典奏鸣曲典型的3个乐章,有的已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乐章。

贝多芬奏鸣曲悲怆是第几号作品?

悲怆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98-1799年初创作的,它是在贝多芬面临耳聋不断加剧的折磨下创作的,当时的欧洲也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 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 “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

经典作品: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OP.10NO.1(考级曲)?

  第二乐章 很慢的柔板(Adagio molto) bA大调 2/4拍子 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1.呈示部(1—44)  (1—16)主要主题 (bA)  (17—23)连接  (24—44)副主题 (bE)  (45)连接  2.再现部(46—91)  (46—61)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62—70)连接  (71—90)副主题 (bA)  3.尾声(91—112)  在这乐章中盛入象孤魂独自般的歌曲,显示出凝聚的内在性已达到异常的境界。此慢饭乐章是贝多芬奏鸣曲慢乐章中最优秀的典范,是贝多芬充满感情的形象之一,它把青年贝多芬的内在成长在音乐中完美地描绘出来,它给人们的感受是突出了一种热情升涨的因素——抒情、诗意,时而带有自由的即兴性质。随处展现的激烈热情,在下降的强大琶音以及悲怆的强音中震鸣,从灵魂深处进射出来的不安憧憬,变成了副主题中往上飞舞的六十四分音符最弱奏的变奏音群,并且散发出怪异的光芒。  在这个庄严的世界中,其深处往往蕴藏着一股热情,为了表现出这样的世界,贝多芬使用了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只以第四十五小节中的一个和弦代替了应有的展开部。主要主题在再现部和尾奏中再一次露脸时,是以华丽的变奏进行,从而引发出优美深邃的诗情。整个乐章音乐有深刻的生活喜悦;有对高尚的人类精神的长处认识;有对周围世界崇高、光明的看法;这是一个同时代人在充满幸福和创造力宁静时刻的肖像。  贝多芬在这乐章中写得异常小心仔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艺术构思和平整性,把它作为第一乐章和终曲戏剧性紧张激情之间的一个内心世界小岛。它的音乐寓意深刻、高尚纯朴,高音声部始终凌驾一切,旋律线条清晰自由,节奏极为精巧。为了弥补省略的展开部,有些地方把主题进行了灵活美妙的变奏。因此,必须把所有的奏法和力度变化做出来,准确地找到正确的统一脉动,找到基本的速度,以防止庸俗的表情和太多的自由,要把“心之歌”透过键盘流露出来。  兰兹曾正确地评论道:“这首(Adagio)同时是庄严的,又是朴素的,仿佛从管风琴的管中流出。”罗曼·罗兰发现这儿是“宽广、稠密的描绘的范例,有某些过多的圆润……,这儿洋溢着从容不迫的、宽广的旋律外形,在结尾形成了柔和的源流。”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的目录?

1.1.f小调奏鸣曲

2.2.A大调奏鸣曲

3.3.C大调奏鸣曲

4.降E大调奏鸣曲

5.1.c小调奏鸣曲

6.2.F大调奏鸣曲

7.3.D大调奏鸣曲

8.C小调悲怆奏鸣曲

9.1.E大调奏鸣曲

10.2.G大调奏鸣曲

11.降B大调奏鸣曲

12.降A大调奏鸣曲

13.降E大调奏鸣曲

14.升c小调奏鸣曲

15.D大调奏鸣曲

16.1.G大调奏鸣曲

17.2.d小调暴风雨奏鸣曲

18.3.降E大调奏鸣曲

19.1.g小调奏鸣曲

20.2.G大调奏鸣曲

21.C大调黎明奏鸣曲

22.F大调奏鸣曲

23.f小调热情奏鸣曲

27.e小调奏鸣曲

28.A大调奏鸣曲

29.降B大调奏鸣曲

30.E大调奏鸣曲

31.降A大调奏鸣曲

32.c小调奏鸣曲

贝多芬在记录《月光曲》的过程中联想起一些什?

贝多芬的月光曲共有三个乐章,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一名德国诗人在听过第一乐章后联想到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的月光因此得名。(推荐Dan Gibson版本直接配上大自然声音的版本哈哈)如果要问听完的感受,那么三个乐章是不同的,被联想到湖上月光的1st是忧伤的,第二章接近甜蜜、期待,第三章的急板比较欢快。最有名的第一乐章的创作背景是作者与比其小14岁的伯爵女儿恋爱由于门第差异而分手,因此在平静的旋律中可以感受到情绪的起伏。

贝多芬带标题的幻想式奏鸣曲是哪一部?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作于1801年。

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 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 ,是贝多芬题赠给他一八零一年时热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

”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

降c小调的调号是什么?

这是悲怆第二乐章,贝多芬悲怆整个是c小调,这体现在第一和第三乐章中,第二乐章根据古典奏鸣曲的惯例通常要变调。so标题的c小调是这首奏鸣曲的名字(简单说就是"c小调"可以换成“悲怆”)。而谱子中的调才是这首曲子的调。这是很优美的曲子,柔板,最好把整首曲子都弹好,蛮好听的

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奏鸣曲(Sonata)是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   18世纪上半叶C.P.E.巴赫确立了近代独奏奏鸣曲(古典奏鸣曲)的结构形式,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   18世纪下半叶,海顿、莫扎特省去了以往奏鸣曲中的第二乐章或第三乐章,确立了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快板—行板—快板);在贝多芬的发展下,奏鸣曲体裁又向前迈了一步,就乐章数量来看他的作品包括三个乐章,有的扩展为四个乐章(创用小步舞曲,稍后用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在发展规模上接近交响曲结构;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为这种体裁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标志着奏鸣曲进入成熟的发展时期。   以上是奏鸣曲的定义,还有奏鸣曲式的定义奏鸣曲式sonataform,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奏鸣曲必须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   贝多芬一生写了32首奏鸣曲,第八奏鸣曲后人给他起的名字是《悲怆》并非贝多芬自己命名   至于c小调是调式调性问题一句两句很难说清楚。有空看看乐理书就会明白的

钢琴九级曲子都有那些?

沃伦豪普特的《音诗练习曲》、巴赫的《d小调赋格曲》、莫扎特的《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贝多芬的《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柴可夫斯基的《二月——狂欢节》(选自《四季》)、阿尔贝尼斯的《玛拉甘尼亚舞曲》、汪立三的《在阳光下》等。。。

贝多芬奏鸣曲OP2NR2的第一乐章(献给约瑟夫。海顿)?

巴赫:C大调前奏曲贝多芬:f小调奏鸣曲op2no1,献给约瑟夫海顿 第一乐章